<建立安詳和諧的社會>- 許添明
國教所通訊暨研究生手冊發刊詞
八點多離開研究室,看著同學抱著翻譯機,面對滿是生字的原文書籍口中念念有詞的情景,總讓我回想起攻讀學位的那段日子。彷彿讀書就要像這個樣子,尤其是讀研究所?
老實說(如果您允許我表示個人意見),我總以為讀研究所應該和人生的每一件事都相同:希望找到方法讓自己和別人離苦得樂;而憂愁的縮在角落閱讀經典,卻毫無感覺,毫無感覺,甚至有些厭惡起來,是與上述目標背道而馳的吧。因此,如何讓國教所的每一份子,離苦得樂,遂成為所長的責任了。
在這個責任驅使下,我提出國教所應該「配合國內外教育革新趨勢,朝本土化、資訊化、國際化三方向發展」,就是期望這項願景能塑造花師國教所立足本土、放眼國際的教育風格,而在另一方面,凝聚師生共識,以減少同學選擇論文題目的摸索。因此,去年所裡舉辦「教育改革新趨勢」的系列演講,邀請花蓮、宜蘭、台北縣教育局長交換本土教育革新經驗,也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,針對企業與教育及各國教育革新動態作專題演講(論文集將送給每位校友),今年則由所內師生擔綱,進行八場十六人次的論文發表與討論;至於硬體部份,適合軟性對話的交誼空間完成,和世界新知同步的國際網路架設等,都可以看到我們的努力。
然而,在這些光鮮亮麗的背後,我卻感覺少了些生命的悸動:似乎,教育改革只是為了改革,讀書也只是為了學位或學問,而沒有其他了;似乎外在發生的所有事件,都和我作為教育研究者離的遠遠,毫無相關。難道這就是我們所要的研究所教育,這就是我們夢寐以求的教育革新嗎!
因此,我提出「建立安詳和諧的社會」作為國教所的願景,並以此和各位共勉。我期望國教所的每一位師生不僅能學習愛自己,愛家人,更能愛所有的人,並且以建立安詳的社會為教育改革或人生的最終目的;而研究所教育的意義,則在於提供一個對話與思辯的情境,透過主體意識的覺醒,進而激發對社會的關懷,對生命的探索。
所學會出版的這兩份刊物,國教所通訊及研究生手冊,也希望可以配合這項願景:令畢業校友隨時了解所務發展、校友近況、以及最新研究方向,保持終身學習的動力;研究生手冊則幫助新生了解本所傳承與努力方向,並省去摸索之苦,充分享受研究所教育成果。
在這兩份刊物出版之際,我要謝謝國教所第三、四屆全體全職生的努力,沒有他們這兩份刊物無法成形,尤其,特別謝謝所學會兩位會長,國祥與幼蓮,不辭辛勞的督導與催生,為型塑國教所的願景所盡的一切努力。當然,我更要感謝國教所自民國八十二年八月成立至今所有參與者的心血,包括陳伯璋校長、吳家瑩所長、劉錫麒所長,以及全部的師生。沒有大家的攜手合作,就不會有今天的盛況。
TEL: 02-7749-3855
FAX: 02-2393-9468